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PDI研究 > 新城城市设计

新城城市设计

浅论新城设计中的历史文脉的引用-赣州章江新区设计中千年浮州的再现

添加时间:2010/3/8 14:10:06 作者:澳大利亚PDI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浏览量:3771

文脉 文化和历史的延续与联系
浮州 历史源流
赣州老城区解读 环境 人文 历史
章江新区概况 地貌 环境 人文
构思
概念引入
融合
总结

文脉”context” 一词,原意指文学中的“上下文”。在语言学中,该词被称作“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此情此景与前言后语。更广泛的意义上,引申为一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与他事物的关系。设计中译作“文脉”,更多的应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与传承关系。文脉在城市改造和更新中是设计师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元素。但是对于一座平地而起的新城规划,在一无历史遗迹二无文化源流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它与周边环境的文化承启关系,是城市设计师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今年9月份,我有幸参与了江西赣州章江新区的城市概念设计。章江新区位于赣州老城区南段,原来为章贡区水南镇所在地,东南北三面环水,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章江新区地势平坦,除了少量农民房以外,绝大部分都是农田。而赣州老城区则风景秀丽,城廓壮观,古迹众多,楼台雅致,素有千年第一宋城的美誉。宋代的砖城、舍利塔、八境台、浮桥、以及与宋代有不解之缘的夜话亭、郁孤台等,仍保存在市区之中。宋代营建的下水道工程,历时九百余年,今天仍在发挥着它的作用。加上极盛于两宋时期的东郊七里古瓷窑址和鼎盛于北宋的通天岩石窟寺,更为赣州城增添了无尽宋代风韵。再加之位处闽粤之要冲,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名士政要,并留下了不少千古佳话。辛弃疾的一首“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更成为传颂千古的佳作。

赣州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本土文化特征突出,但在城市快速现代化、高科技化的今天,现代化的城市新形象与传统文化发生冲突,厚重的古城墙不需要摩天大楼的反衬,所以章江新区才将打造成为承载现代城市文明和新兴城市功能的载体,是展示赣州城市新形象的核心舞台。

但是,中国近年来的新城设计往往因为完全剥离或者忽视了与老城区的文脉联系,而使得城市面貌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体现不出城市地域和历史的特性,因而成为城市盲目扩张的牺牲品。如何为了避免章江新区再次沦为库哈斯所描述的广普城市,这里,我们采取了运用城市主题来破解中国高速城市化下的千城一面。

赣州城古称浮州,是个金龟形,周围十县呈蛇象聚向金龟,城之龟首在镇南门前营角上,龟尾在八境台下的龟角尾。传说无论如何涨水,浮城总是水涨城高,绝不进水的。传说元末常遇春率明兵攻城,久攻不下,请刘伯温助战,刘于上游储潭筑坝截流,欲以水攻,不想赣州城居然水涨城高,随水上浮,吓煞明兵。刘伯温上峰山顶,窥得虔城鼋龟真形,便于被视为龟之四足的四座城门口钉下大铁柱(钉),将龟足钉四,龟城便无法上浮,挑立春日,由常遇春带兵攻入建春门,配合水攻,赣州城破,自此百年间水患不断。上个世纪后期,仍有许多的赣州人传说,在建春门外码头上看见被掘起的深埋于墙脚下的钉城用的铁柱,使得传说的神奇性又增加了几分。

 章江新区具有明显的半岛特征,在这里,为了使得新区的城市风格和布局能和老城区比较起来既有创新,又有联系,我们将章江新区的设计主题定义为:金脊,蓝带,绿色浮州。通过城市空间意向的整体控制,来再现赣州上千年来的浮州形态。

 通过对城市提供城市主题文化设计,在空间意向上营造强烈的浮动,转换的感觉,将城市景观由中央生态公园发散渗透到周边地块。在各个地块的城市设计上既保持形象的协调性,又强调每个地块的独立性。将光影的元素引入到各个地块的精雕细琢之中去,以章江为媒,强烈的凸显出城市浮动的感觉,使得章江新区的城市特色变得鲜明,再现浮州特色。——城市主题文化的确定,使得赣州新老城区的文脉和特色界定成一个主题,之后城市的功能布局规划都围绕这个主题为中心,这样章江新区还有什么理由出现“同质化”的问题呢?

 城市是历史的产物。它总是从旧到新不断地演变。所有城市都存在如何处理好新旧关系的文脉问题。虽然这是一个长期以来老生常谈,但又不断困扰我们城市建设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没有研究透彻,难以把握捉摸的问题。城市艺术常常是“遗憾的艺术”,一旦出现败笔则很难挽回。人们希望的是尽量减少这类“遗憾”,特别是在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希望的是一座城市应当鲜明地奏响富于地域本土特色的新旧融于一体的城市交响乐。

建设一个文化的赣州、山水的赣州、生态的赣州,打造灵秀山水、魅力江城。章江新区有着群山拱卫的生态背景,曲水环抱的灵动水系,复合开敞的功能空间。在以再现千年浮州的城市设计理念下,融合赣州市新老城区的空间意向,强化赣州当地的地域特色,传承延续千年的城市风格,更是时代赋予的重任。